广州新增两处骨灰还林点,明年清明或可安葬逝者骨灰

广州将新增两处骨灰还林点,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,以满足市民群众进行节地生态安葬的需求。4月12日,两场以“发展绿色殡葬,守护美好家园”为主题的骨灰还林区植树活动分别在广州市花都区金钟墓园、黄埔区祥景陵园举行,以此带动广州全市经营性墓园推广节地生态安葬,弘扬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。

骨灰还林点

挖坑、种树、扶正,培土、浇水……在金钟墓园内,广州市、区两级民政部门代表,墓园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分工合作、干劲十足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原本空旷的草地上种下一棵棵树苗。在阳光的照耀下,树叶随风摇曳,显得生机勃勃。不久之后,这里将成为骨灰还林区,用于安葬逝者骨灰。

根据金钟墓园和祥景陵园的规划,此次进行植树活动的骨灰还林区域占地约3300平方米,其中金钟墓园约2400平方米,祥景陵园约900平方米。金钟墓园总经理谢崇来介绍,骨灰还林区建成后,计划不留碑刻逝者姓名,选择用电子屏代替,预计明年清明面向市民群众推出骨灰还林服务。

据了解,金钟墓园是广州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墓园,积极倡导骨灰还林、草坪葬、花坛葬等节地生态葬法。祥景陵园作为广州市最早建设的墓园之一,努力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人文景观,同步推广节地生态安葬。“这两个墓园的基础条件较好,环境优美,将作为广州市经营性墓园骨灰植树还林的示范区,带动全市12家经营性墓园推广节地生态安葬。”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处长梅向阳说。

近年来,广州市积极推进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,形成了以骨灰寄存为主,骨灰还林、骨灰撒海、草坪葬、花坛葬、壁葬等方式相结合的“1+N”生态安葬服务体系,节地生态安葬率达84%,走在全国前列。

一是推行空间立体化骨灰存放。以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为主要载体,推行骨灰集约化、立体化安放。除越秀区外,全市各区均建有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。广州市每年户籍死亡人口约5万人,近60%的骨灰存放在132家公益性骨灰楼。

二是积极推广骨灰撒海、骨灰还林活动。广州在全国首创骨灰撒海、还林活动,先后以免除活动费用、建立生态安葬奖补机制等方式,激励群众参与绿色节地生态葬法。目前,广州骨灰植树还林点思园已经饱和,正积极筹建包括金钟墓园、黄埔祥景陵园在内的多个新的植树还林点。

三是加大经营性公墓生态化改造力度。各经营性公墓推动传统墓区节地生态化发展,实行墓碑小型化、微型化,开发“夫妻式”“家族式”等合葬格位、墓地,积极推出多种节地葬法。目前全市各经营性公墓树葬、草坪葬、花坛葬安葬骨灰3000多具。

四是积极引导移风易俗。推广居家追思、网上拜祭、无烟拜祭、鲜花拜祭,大力宣传节地生态葬法,引导群众自觉文明办丧、低碳祭扫。